从历次股灾看市场回暖路径:美联储与政策不确定性主导市场命运

随着股市崩盘,投资者可能会疑惑市场接下来将走向何方,以及股市何时可能回暖。

过去100年中已经经历了多次股灾,我们不妨借助历史的镜鉴来分析当前局势。

从历次股灾看市场回暖路径:美联储与政策不确定性主导市场命运

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股灾

最近一次股灾发生在2020年3月,当时标普500指数在3月11日与12日两日内大跌13.8%。此次暴跌的导火索是对新冠疫情以及随后封锁措施的不确定性。

市场在3月23日见底,标普500又下跌了9.8%。从高点到低点,标普500累计跌幅约为34%。

此次下跌虽迅猛,但时间较短,仅一个多月即探底。而随后市场快速反弹,美联储迅速行动,大幅降息至近零水平,并启动量化宽松计划,购买国债等资产。2020年8月中旬,标普500重返疫情前高点,显示出美联储在市场危机中的强大支持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在次贷危机与雷曼兄弟破产的冲击下,标普500指数于2008年9月29日暴跌8.8%,随后在10月6日当周再跌约20%。市场最终在2009年3月初,也就是五个多月后触底。

自9月29日首次大跌后,标普500又暴跌了44%。整个熊市期间,指数累计跌幅超过50%,耗时五年多才恢复至新高。

当时美联储将利率降至近零,并启动购入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量化宽松计划。与此同时,政府推出财政刺激措施,并通过“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向银行体系注资。至市场探底时,估值已大幅回调,股票价格变得极具吸引力。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当时的主要基准指数)单日暴跌22.6%,创下美国股市历史上最大单日跌幅。此次崩盘被认为是由股票高估、投机盛行,以及程序化交易系统在股价下跌时自动卖出期货造成的。此外,当时市场杠杆率和融资买入规模极高,投资者情绪恐慌。

道指经历震荡后于当年12月初见“第二个底部”,并在近两年后才重新创出新高。美联储及时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以抑制市场进一步下滑。

然而,由于此前估值偏高且投资者信心受挫,这次股灾实质上成为对市场估值的一次重置,企业基本面需要时间跟上原有的股价水平。

1929年华尔街股灾

1929年10月底,道指在两天内暴跌约23%。这次崩盘主要源于市场投机盛行、估值过高以及融资买股的普遍行为。股灾引发了随后数年的“大萧条”,银行接连倒闭,市场恐慌蔓延。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实施更是加剧了经济困局。

这场崩盘只是长期阵痛的开始。道指在此后持续下跌,直至1932年7月触底,累计跌幅高达89%。市场历经约25年才完全恢复至崩盘前的水平。

历史对当下市场的启示

除去1929年那次极端例外,历史表明市场崩盘后通常在几个月内见底。近代三次股灾中,市场均在半年内触底,其中两次不足两个月。

然而,恢复至新高的路径则更具不确定性。2020年新冠疫情后的迅速反弹说明,只要政策得当,市场便可能快速复苏。考虑到此次股灾由政府征收关税及其引发的反制措施导致,若政策方向发生变化,熊市也可能短命。

但特朗普总统的政策立场反复无常,使市场前景扑朔迷离。他已宣布除中国外,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暂停90天。然而这种反复和不可预测性使得企业难以做出应对决策。许多企业已将供应链迁至越南等亚洲国家,但又面临特朗普对这些国家征税的威胁。而将产能回流美国不仅成本高昂,还面临劳动力不足等难题,致使企业普遍处于观望状态。

美联储在以往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这次由政府政策“自伤式”引发的崩盘中,由于政策走向不明,其也选择了暂时观望。这种缺乏政策连续性与明确性的局面,使得这轮股灾成为历史上最难应对的一次。

“逢低买入”策略值得关注

历史经验表明,市场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震荡下探,因此投资者最佳策略之一是等待更多回调机会,逐步逢低布局。尽管精准判断底部困难,但在下跌过程中逐步建仓,有望在市场反弹时获得更优回报。

另一种策略是定期定额投资,如通过购买追踪标普500的ETF(如Vanguard S&P 500 ETF,NYSEMKT: VOO),每两周投入固定资金,利用时间摊平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牛市往往在底部反弹阶段表现最为强劲。若试图抄底但错过底部,可能会错失涨势最猛的一段行情。适时进场、坚持纪律性投资,才是更优解。

文章作者:Geoffrey Seiler@The Motley Fool

文章作者:投资之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3505.html

(1)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