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岸警卫队(U.S. Coast Guard)的北极星号(Polar Star)是一艘满载排水量为1.3万吨的巨型破冰船,能够破除逾20多英尺厚的北极冰层。但它是美国唯一的一艘全年运行的破冰船,而且是将近半个世纪前建造的。
在为涉足北极而展开的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赛中,破冰船是开辟贸易路线、开采资源和投射军事力量的必要工具。美国及其盟国已远远落后于俄罗斯,而中国正借助全球最大的造船业迅速取得进展。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已示意,他希望将北极重新置于美国优先事项清单的首位。他已经表示,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需要取得格陵兰岛的所有权,海岸警卫队将扩大其破冰船队规模。
特朗普上个月说:“我们将订购大约40艘海岸警卫队大型破冰船。非常大的那种。”
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破冰船可以为其他船只在冰面上开道,多年来,美国建造哪怕是一艘破冰船都已步履维艰。即使特朗普能够调动政治意愿和资金来建造更多破冰船,美国也还需要使其萎靡不振的造船业恢复生机,该行业几十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
与此同时,俄罗斯拥有大约40艘破冰船,还有新的巨型核动力破冰船正在建造中。中国远在北极圈900英里之外,却拥有四艘破冰船。专家们表示,中国的首艘国产核动力破冰船最早可能在今年亮相。
俄罗斯近年来已遭遇挫折。因乌克兰战争而受到的制裁限制了俄罗斯获取建造破冰船所需某些部件和技术的渠道,比如推进系统和雷达设备。一艘名为Rossiya号的在建核动力破冰船的建造进度已经落后了三年。但俄罗斯已经遥遥领先,并且拥有多年的北极作业经验。
与其他一些领域的情况类似,俄罗斯正在利用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支持,而这可能会进一步激发北京方面对极地的兴趣。中国一家造船厂最近交付了一艘耗时两年建造的破冰船。美国的那艘新破冰船与这艘中国船只相比将有更高的破冰能力级别,但其建造直到最近才开始,距离建造合同授出已经过去了5年。
破开厚厚的北极冰层
破冰船被视为在北极保持影响力不可或缺的工具。即使全球变暖、一些航线得以打通,但除去夏季的一两个月,该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船只无法通行的——除非有极地船级的破冰船护航。
北极海冰范围

受冰况影响,船只绕格陵兰岛航行仍然十分危险。这座全球最大岛屿的极北地带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锌矿床之一,但该矿床所在的峡湾几乎全年都被冰封。
“如果没有破冰船,我们就无法进入该地区,也无法在那里保持存在,”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北极政策高级顾问Shannon Jenkins说。海岸警卫队负责运营美国的破冰船。
破冰船根据其可处理的冰层厚度进行分类,其中“极地级”破冰船是为处理最厚的冰层而建造的。俄罗斯拥有七艘最重级别的极地破冰船。咨询公司Arctic Marine Solutions的数据显示,美国及其盟友总共拥有四艘重型极地破冰船,平均船龄为46年。
极地破冰船的设计使其能够将船头推到冰面上,并利用船身重量将冰压碎。破碎的冰通常会折叠到相邻的坚冰之下,在船的尾流中留下一条清晰的水道。
破冰船的船体都经过加固处理,增加了船身重量,并还配备了强大的发动机。虽然传统船舶通常优先考虑燃油效率而非原始动力,但这种计算方法并不适用于破冰船,因为破冰船需要产生更大的力量才能破冰。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去年的报告,1976年服役的“北极星号”使用时间已超过其设计使用寿命近20年。美国第二艘破冰船“希利号”(Healy)于1999年服役,动力较弱,马力只有重型破冰船的一半。
加拿大拥有长约10万英里的北极海岸线,该国有两艘极地级破冰船,另有两艘正在建造中。过去十年中,加拿大还建造了五艘北极和近海巡逻舰,这些船只都配备了武器,能够在冰层中航行。
据一些欧洲国家以及智库北极研究所(Arctic Institute)的数据,包括芬兰、瑞典、英国和德国这四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简称﹕北约)成员国在内的欧洲国家还拥有13艘能够在北极作业的破冰船。
美国为建造破冰船而战
极地破冰船造价高昂且结构复杂,自“北极星号”之后,美国就再也没有建造过这种级别的破冰船。2019年,美国授予了一份建造新的重型破冰船“极地哨兵号”(Polar Sentinel)的合同。作为美国计划中的三艘新破冰船中的第一艘,“北极哨兵号”预计要到2030年之后才能完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这三艘破冰船的成本将达到51亿美元,比最初的预测高出60%。
美国破冰船计划之所以远远落后于俄罗斯,部分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北极不再是美国的优先事项。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极地研究所(Polar Institute)所长丽贝卡·平卡斯(Rebecca Pincus)说,这种情况在大约十年前开始发生变化。
曾在海岸警卫队和美国国防部参与北极政策制定的平卡斯说,但海岸警卫队的预算有限且缺乏政治权力,这阻碍了建造破冰船的势头。海岸警卫队之前曾在多个部门之间辗转,最近才成为国土安全部(Homeland Security)的一部分。
她说:“9·11事件后,破冰工作与国土安全部的工作重点相去甚远。”
近几十年来,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关注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国经济依赖于此。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数据,北极地区占俄罗斯天然气产量的80%以上、原油产量的20%左右。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商的总部设在一个前俄罗斯北极地区古拉格。俄罗斯一直在开辟连接亚洲和欧洲的北方航道(Northern Sea Route),以便将这些原材料运往市场,并开发海上能源田。
美国追赶能力受到国内造船业危机的阻碍。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里,中国建造了全球47%的船舶,而美国仅占0.1%。商业造船能力的缺乏,意味着美国国内很少有成熟的海军舰艇供应链,海军舰艇的建造通常会在船厂延期且超出预算,因为造船厂面临着招聘短缺、成本高昂、缺乏投资和其他问题。
芬兰破冰船制造商Rauma Marine Constructions首席执行官Mika Nieminen表示,人们对破冰船非常感兴趣,但能够建造破冰船的造船厂却不多。
他说:“产能将是一个问题——这些船将在哪里建造。”
他表示,很少有造船厂拥有关于船舶在冬季条件下如何反应以及在冰面上如何运行的专业知识。许多造船厂没有处理破冰船所需钢材厚度的经验,这种钢材必须能够在极低温度下抗断裂。
正在建造美国海岸警卫队新极地破冰船的公司是总部位于路易斯安那州洛克波特的Bollinger Shipyards,该公司在从其收购的另一家公司手中接管建造工作后,不得不投资2,000万美元用于建造该船的设施和基础设施。被收购的公司名为VT Halter Marine,总部位于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该公司在该项目上已经损失了逾2.5亿美元,而建造工作尚未开始。
自1976年Polar Star号建成以来,美国已有许多造船厂关闭,包括建造Polar Star号和Healy号的造船厂。那个时代的许多资深造船工人都已经退休了。
“如果我们每隔30年才建造一艘破冰船,那么所有的知识技术都会消失”,Åke Rohlén说,Rohlén曾负责过多家商业航运公司的破冰部门业务,目前就职于Arctic Marine Solutions。
全文来自华尔街日报,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文章作者:投资之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1984.html